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团结凝聚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强大的创新自信奋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在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日”到来之际,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本报推出《最美科技工作者》专栏,宣传报道我市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发挥典型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张信群,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模具工”高级技师,合肥工业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获得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奖”;2008年,被评为安徽省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省级专业带头人;2015年2月,入选滁州市科协编写的《科普滁州科技强市》画册“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篇”。
致力科研,锐意进取。张信群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先后主持省教育厅“不锈钢侧板全伺服成型生产线中冲切机构的研究”、省科技厅“农业机械设备专用高精度铆接机的开发”、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人才培训部“皖东地区模具人才培养现状和实际需求分析”等科研项目,均已顺利通过验收。
2018年,张信群团队成立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个校级工程技术中心——汽车配套产品(安全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1年,张信群作为团队带头人,与安徽德鸿机件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组建科研团队,入选滁州市第二批“113”产业创新团队。
深入企业,助企发展。自2011年起,张信群在安徽省爱力特家电成套装备有限公司挂职担任技术中心副主任,参与企业多个项目研发,并参与发明专利3项(已获得授权);“厨房冰箱用不锈钢侧板全伺服自动成型生产线”项目被安徽省经信委授予“安徽省新产品”;“冰箱不锈钢薄板外覆盖件精密成型柔性生产线”项目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张信群参与滁州德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项目研发,2016年、2018年分别获得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精模奖”三等奖、二等奖。
自2013年起,张信群担任全国模具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他潜心标准研究,2018年,张信群主持制定国家标准《冲模耐磨板 第1部分:A型》(GB/T36586.1—2018);2020年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冲模零件 技术条件》(JB/T7563—2020)。此外还参与制定了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2021年,张信群被聘为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制定了《“冲压模具助理设计师”培训和考核规范》(T/CDMIAD001-2020)、《“注塑模具助理设计师”培训和考核规范》(T/CDMIAD002-2020)、《“模具助理设计师”培训申报条件》(T/CDMIAD003-2020)等3项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团体标准,为模具行业人才培训提供了技术规范。
蔡忠弟,男,1983年3月出生,现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学位,副教授职称。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荣获安徽省教坛新秀、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线上教学名师等多项称号。作为学校科技工作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蔡忠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科技教育等相关工作,为滁州的建设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服务滁州发展的先行者。近年来,蔡忠弟积极响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号召,努力将专业实践转化为生产力,积极为滁州当地企业做好技术服务。2011年与安徽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德力股份在该校设立“德力产品研发中心”,蔡忠弟作为研发中心负责人积极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且研发的多件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火爆。
2019年,在安徽新贝发制笔城有限公司面临产品创新不足、市场竞争力弱、单品利润率不高的情况下,蔡忠弟与该公司签订了“办公用笔造型、结构创新设计研究”科技开发横向课题。设计的项目包括唛头笔造型设计、插套笔造型设计以及揿动笔创新设计,设计的产品在外观和结构方面颇有创新,为了迎合绿色环保的理念,还做了降低产品成本与能耗方面的考虑。该项目有力促进了安徽新贝发制笔城有限公司面临的技术瓶颈解决。
2020年初,在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主办的工业设计专项赛事上,蔡忠弟代表学校分别与中新苏滁高新区的璇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及全椒县的贝蒂玛童车有限公司签订工业设计大赛合作合同,并组织了安徽省第七届工业设计大赛中的“璇辉杯”智能产品专项赛与“贝蒂玛”杯电动童车创新设计专项赛,获得了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组织优秀奖和组织鼓励奖各一项的表彰。
勇做拼搏担当的奋进者。在平时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蔡忠弟也不忘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在多个领域获得多项骄人成果。荣获安徽省第八届工业设计大赛“龙利得”专项赛一等奖等个人奖,发表日用玻璃器皿肌理意象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等多篇论文,成功申请30余项发明专利。
此外,蔡忠弟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于担当人民教师的职责。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学科竞赛训练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竞赛训练中获取科学知识,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比赛,斩获多项殊荣,为学生的成材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徐德明,男,现任凤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县农学会秘书长。多年来,他走村入户,服务三农,被同志们戏称为服务“三农”不歇蹄的“老黄牛”,201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荣誉,201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称号。
牢记服务“三农”初心。徐德明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意识,求真务实,得到凤阳县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16年获得第二届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评选提名奖,2017年被凤阳县文明委评为爱岗敬业“凤阳好人”,先后参与武汉抗疫、河南水灾支援等献爱心捐款、送温暖慰问10次以上。
把准技术推广的重心。多年来,徐德明先后主持全县超级稻丰产高效配套技术及其应用推广,小麦优质高产示范创建活动和优质专用玉米高产示范创建技术推广。2014年以来,累计推广应用超级稻丰产高效配套技术350万亩次以上,增收优质稻谷35万吨以上,实现增收节支10.6亿元左右,增收玉米5万吨以上,实现经济效益1.1亿元以上;近5年来,累计开展小麦优质高产示范创建260多万亩次,增产26万吨以上,实现增收节本7.12亿元以上。
坚持探索创新的用心。徐德明在推广中探索出一套实用的基层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和服务机制,针对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普惠制+个性化”指导服务,并积极组织参与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担任“科技扶贫特派员”入村扶贫,先后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牧渔业丰收合作奖”、省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市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和省级科技成果各1项。获得“全省培育农民创业带头人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农学会优秀会员”等称号。
用好调查研究的细心。围绕业务工作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热难点问题,徐德明深入调查研究,查找制约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试验示范和研究结果,累计撰写了各类调研报告达100多篇,先后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公开发表论文60多篇。撰写的《浅谈凤阳县的双孢蘑菇发展与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在省农学会组织的“安徽省沿淮洼地农业结构调整学术研讨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论文。
倪军,女,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现任创维空调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工程师。她先后在2020年12月获得“一种电器盒 安装方法及空调”“一种具有降噪装置的空调系统及降噪方法”和“空调温度控制方法、储存介质及空调”的发明专利证书;2019年7月获得“一种格栅装置及具有该格栅装置的空调器”实用专利。
CF0.5II冷暖在历经德国技术监护有限公司的N次方严苛GS测试后,拿取国内首张出口欧盟许可证,CF0.5II冷暖和KY-20移动空调产品分别获得珠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广东省轻纺工业优秀新产品奖,产品远销亚洲、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为公司产品出口赢得先机并获利。
在产品开发的同时,产品的符合性测试成为产品开发过程验证产品性能、可靠性、功能等方面的瓶颈。由于产品面向国外,不同的客户根据销售国的标准要求提出考察产品在非正常状态下的运行试验。在经过德国TUV机构、美国UL机构、加拿大CSA机构的现场考核下,她被授权为该机构驻企业的签字授权人,意味着无需对方目击,凡经过她签署的产品测试项目和报告,直接被该机构认可,为提升公司的产品技术检测能力作出贡献。
此外,她还主持搭建了企业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建成了14大类专业体系,含192种企业标准、合规资料6大类,含307种国家强制推荐标准实施细则等。她还建立了空调产品检测业务比对平台并解决第三方和企业对APF、LVD、EMC检测中的差异。建立空调产品测试数据比对系统。该系统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要求,在控制影响测试结果的各种因素的前提下,利用稳健统计分析技术对测试结果进行处理,并分析判定不同测试系统测试结果离群的程度。在经过与第三方机构数据比对结果后,满意度达90%,为批量产品的一致性和满意度作出重要贡献。
张正颂,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毕业于安徽工程大学应用化学专业,2007年1月进入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9月调入研发中心从事技术研发和化工项目建设相关工作。
自进入研发中心以来,因工作成绩出色多次得到公司内部和社会肯定,曾于2010年被评为公司“先进个人”,并于2011年到2014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公司“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2017年被评为公司优秀管理者。2013年荣获来安县工商联系统“热爱企业优秀员工”称号, 2015年当选滁州市科协五大代表、2021年当选来安县科协五大代表。他在项目研发、工程建设工作中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现已申请受理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在《当代化工》发表论文《含酸DMF溶液的连续脱酸工艺》,在《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上发表论文《针对振动筛在三氯蔗糖生产中的运用》。
无私奉献,兢兢业业。2009年-2014年期间,先后负责过年产2万吨季戊四醇项目、年产30万吨硫酸项目、年产15万吨硝酸项目、年产5000吨AK糖项目、年产15万吨双氧水项目。即使在2010年结婚,也仅休了3天婚假就回到工地,坚守项目建设一线,很好地发扬了金禾公司“不讲客观、不讲条件、不讲报酬”的精神。
艰苦奋斗,意志坚强。2013年公司开始组织研发团队研究第五代甜味剂三氯蔗糖的生产技术,他勇于承担,主动挑起了三氯蔗糖这一引领公司未来十年发展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通过自主研发加技术引进,很快拿出了日产200公斤的三氯蔗糖中试装置技术方案,并于2015年6月建成投入试生产,一个月时间就打通了整个中试生产工艺流程,并产出合格产品。至2021年,他通过近七年时间,使得三氯蔗糖项目由日产200公斤的中试项目发展到现在的年产一万吨的先进绿色生产系统,单产品销售额约40亿元。
产学研结合成果颇丰。在成为金禾公司研发中心经理的近几年,积极与福州大学、天津大学等相关高校开展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高校资源,近五年投入产学研项目经费达3000多万元,创造经济效益近2亿元,并与福州大学、天津大学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
魏洁,男,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兼职教授。1997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工作。2006年至2009年赴安徽医科大学攻读肿瘤学硕士,2017年晋升主任医师,现任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四科主任,主要从事各种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他始终牢记医德规范,廉洁奉公,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多年来的临床工作中,积极发挥特长,深入病房一线余人次,多次主持疑难危重病人讨论,指导下级医生临床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连续多年无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发生。2021年荣获安徽省全科医学会颁发的“安徽好医师”称号。
他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和临床研究”为突破口,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及临床科研课题。2011年率先在滁州市开展三维适形及适形调强的肿瘤精确放射治疗,以及在精确放疗下的同步放化疗工作。针对食管癌和肺癌这两类我市高发恶性肿瘤,先后开展多项省市级临床科研: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大分割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编号201344)、放射性食管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编号2021ZD002)等。
其中一篇科研论文《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大分割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获得第八届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先后在国际肿瘤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医学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指导并成功申报安徽医科大学2021年度青年科学基金1项,临床科学基金1项。
在公益事业上,他于2013年起每年4月份均参加抗癌宣传周活动,并于2015年加入九三学社后,积极参加学社的各项活动,如服务社区活动、送医送药下乡活动等,并积极进入小学校园开展科普讲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他始终坚持帮扶提高我市肿瘤科技工作者科研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举办继续教育的形式,邀请省内外专家来滁授课,及时了解肿瘤诊疗方面的新进展、新动态,拓展临床和科研思维、掌握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及综合治疗,并自2021年担任滁州市肿瘤质控中心主任,先后多次到我市各县级医院肿瘤科进行肿瘤质控的督导、培训及讲座,进行质量规范化、标准化的培训。
薛贵胜,54岁,中员,水产工程师,1989年7月毕业于四川省水产学校,现任滁州市定远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渔业渔政股股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立足岗位,开拓创新,乐于奉献,各项工作想在先、干在前,充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多次被评为科技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个人,发挥了中层干部的中流砥柱作用,为加快定远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渔业发展的耕耘者。薛贵胜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服务等形式,对全县水产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养殖水平,解决他们的问题和难点,每年为养殖户增收千万元以上。积极开展维护渔业养殖环境活动,提升了广大市民特别是渔民保护渔业资源的意识;积极推进水域滩涂养殖证办理工作,规范水产养殖行为,在他的努力下,定远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高质量完成。
绿色养殖的推进者。薛贵胜积极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而渔技服务和“五大行动”的工作核心就在于基地培育,集中力量和资源,培育和壮大一批新型渔业主体,打造主导优势产业,创造优质品牌。为此兴建了一大批示范基地,仅稻虾就有“百亩示范点”289个,“千亩示范片”13个,“万亩示范基地”2个。
创新养殖的开拓者。薛贵胜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水产新品种及新技术养殖。定远县地下温泉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热带鱼越冬保种,于是经过多次试验、示范,先后有2家企业开展淡水白鲳、罗非鱼、淡水石斑等苗种越冬,带动近万亩热带鱼养殖,热带鱼养殖一度成为定远渔业生产的一大亮点,得到省市渔业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利用水库渔业资源优势,率先发展生态渔业、净水渔业,成功提升了水产品品质,并创立了“力森牌”“旭日牌”“永恒牌”等知名品牌。
大公无私的服务者。薛贵胜对待工作一丝不苟,钻研技术更是精益求精,尤其是在服务农户这一方面,更是深受大家称赞。在定远,“有困难找薛股长”不仅成了本地养殖户的口头禅,而且也成为定远周边淮南、凤阳、明光、肥东等外地养殖户的口头禅,每当遇到养殖方面的难题,一个个养殖户就好像如同久治不愈的病人四处寻找扁鹊一样,纷至沓来,而薛贵胜来者不拒,热情接待,甚至有时登门“诊断”,义务为养殖户排忧解难,让每个寻求良方的养殖户交口称赞。于是,薛贵胜成了定远水产界名人“教授”,家喻户晓。
赵正坤,男,现任安徽正合雅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兼董事长。2006年参加工作,于2019年创立安徽正合雅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其公司及团队先后荣获“高新企业”的认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认定,滁州市“高层次人才团队”的认定,琅琊区“规模以上企业”的认定,承担滁州市“113”产业创新团队项目(玻璃基银锌复合抗菌材料产业化应用研究创新团队)。
赵正坤自2003年即在导师白志民教授的指导下开展抗菌技术领域的研究。2006年硕士毕业后进入国内首家进行抗菌技术研究的单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9年刚毕业三年的他开始自主创业,在北京出租屋里创立、筹建微生物检测实验室与化学实验室,并开展锌离子抗菌剂的实验室制备,其制备的锌离子抗菌剂经中石化评测,性能远超市场现售抗菌剂。通过他多年不断地学习和攻关,最终研制的锌离子抗菌剂和磷酸镁钠载银抗菌剂,实现了对国外抗菌剂在产品性价比和性能两个维度上的超越。
2018年组建公司后,他放弃“蛮干”,整合资源,拟筹建锌离子抗菌剂生产线、磷酸镁钠载银抗菌剂生产线,成核剂生产线及助剂包生产线年底,新冠疫情突然暴发,口罩需求大增,市场上生产熔喷布上的添加料紧缺,他在原有驻极母粒实验室制备技术基础上,迅速开展实验室制备技术的产业化,耗资100多万,经过连续工作7天后,终于批量生产出了合格的驻极母粒产品,解决了口罩生产企业的燃眉之急。
该项目作为滁州市重点支持的项目,目前已完成了项目的小试、中试放大和销售,得到了包括中石化等公司的验证,对标日本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同类产品,在透明性上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并且其蓝相玻璃的开发也完成了与明月镜片股份公司的合作开发,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超过了99.9%,且对镜片的透光率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王光辉,男,中员,凤阳县第二中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教师。十几年来,他秉承青少年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校乃至全县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作出了突出贡献。
投身课改勤思善学,创立社团搭建平台。2012年秋季学期,王光辉将课改的目标锁定在创新教育上,结合学科特点创造性地设立了全校性的“课外活动科技班”,内设科技创新社团、科技体育社团、科技传媒社团三个学生科技社团。
在科技创新社团,王光辉带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未来科学家”创新大赛等,激发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4年,王光辉将科技活动与体育活动相结合,组建了科技体育社团。几年来,他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省航空航天模型、电子制作(机器人)等科技体育锦标赛,先后取得了省级190多项奖项的优异成绩。
为了宣传和配合学校科技活动的开展,他还创造性地开办了科技传媒社团,创办了校级科技活动刊物《科技之光》,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普知识,培养学生摄影、写作等多项艺术技能。
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科普教育谱写新篇。2015年,在王光辉的倡议下,凤阳二中设立“校园科技活动月”;2019年凤阳县“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在该校举行,“校园科技活动月”俨然成为凤阳二中的新品牌。
在王光辉带领团队的艰苦努力下,该校师生现已获国家专利7个,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奖项国家级55项,省级92项,市级101项,县级249项,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并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科技活动优秀学校。
情系学生执着坚守,鞠躬尽瘁辛勤耕耘。多年来,王光辉为了把科技班活动开展好,经常加班加点。2017年6月9日晚上,王光辉在去学校加班的路上,被一辆摩托车从后方撞飞几米远。经诊断为颈椎多节段挫伤,生命垂危。他从昏迷中醒来时,第一句话就问科技班的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进行得怎么样了。
正因为他的执着坚守,凤阳二中科技班成立几年来,学生刘超获得了滁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王雷、张宗瑞成为“小发明家”,还有很多学生获得“科技新星”“科技体育健将”“科技传媒能手”等称号。
金茂璐,男,现为明光市三界镇科协工作人员。作为一名95后青年科技工作者,他长期扎根基层,积极投身于科学普及、技术创新等科技事业,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活动,在科学普及、乡村振兴、“双招双引”及科技创新等重点行业领域取得优异成绩。
紧密围绕理论指导实践主线年参加工作以来,他深入所在地区及其他地区开展实地调研达67次。同时针对宅基地改革试点、民生工程、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及人居环境整治等进行调研,并发表数十篇基层调研文章,其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突出问题的思考》《明光市发展“蓝莓经济”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关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用电安全现状的调查》等调研成果全部运用到乡村振兴工作当中,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受到了省、滁州市及明光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
准确把握科普为民核心本质,坚持守正创新。2018年底,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飞燕”宣讲团,创新开展“小板凳”科普宣讲服务活动。目前,“小板凳”科普宣讲活动累计开展113场,受益群众达26000余人。他参与的《农村特色科普工作开展模式探究——以安徽省明光市“抱团科普”为例》《区域科普发展动力研究——以安徽省明光市为例》发表在RCCSE-A刊《科普研究》。
认真践行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展现青春风采。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和应急科普工作,参与防控联防联勤达386小时,发放新冠肺炎科普资料3400余份,并建立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平台,成立心理咨询队伍,为辖区内128名群众免费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梳理各类心理问题59条。同年7月,他作为首批防汛抢险队员到潘村镇苏堤参与防汛抢险及人员疏散,连续在苏堤奋战23天,并发布防汛抢险信息9篇。他还主动对接武汉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院所,为企业提供科技研发支持及人才资源。
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与经济结合,突出科技为民。他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立了“科协+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了15人的科协队伍,为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围绕“互联网+智慧农业”与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等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合作,定期邀请高校专家实地调研当地特色产业。目前,当地科协、企业已经与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立长期科技服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