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北京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一台台不同型号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陆续下线年,这家高技术企业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余项,多项技术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2023年8月28日,河钢集团邯钢公司生产线上的智能吊运设备在吊运钢板。新华社发(胡清华 摄)
2023年7月26日,在山东潍坊寿光市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农民在管护作物。新华社记者 张浩波 摄
这是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千松坝林场的景色(2018年8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这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色(2022年8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曾经污水横流的新凤河重焕新生,成为北京治污攻坚、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制定修订11部资源环境类法规,把26.1%的土地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推进“散乱污”企业治理、扬尘污染管控、河道生态治理,发展“高精尖”产业;一批“臭水河”变身生态“休闲廊”,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近十年下降约60微克每立方米,城市森林、口袋公园等各类公园超千个……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北京,日渐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之都。
这是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白枕鹤(2022年10月18日摄)。新华社发(杨斌 摄)
这是2021年5月13日拍摄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65岁的石家庄市民张兆志患有胸腹主动脉瘤,已累及多个重要脏器的动脉。他辗转多家医院,院方都因怕手术危及生命将他“婉拒”。最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来自首都的专家为张兆志成功摘除了瘤体。
老人在山东荣成夏庄镇甲夼马家村“暖心食堂”过生日(2021年4月16日摄)。新华社发(李信君 摄)
这是位于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的联投新青年社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2023年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自宸 摄
从架空线缆杂乱如麻、犄角旮旯塞满垃圾、违规建筑“见缝插针”,到拆除违建、绿化补植、新增车位……近年来,北京下足“绣花功夫”治理城市“毛细血管”,4000余条背街小巷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北京还将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解决历史遗留住宅项目“办证难”等系列民生工程,为百姓营造更舒适的高品质现代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