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钢是指具有弹性特性且用于制造各类弹簧及其他弹性元件的专用合金钢。弹簧钢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如力学性能(特别是弹性极限、强度极限、屈强比)、抗弹减性能(即抗弹性减退性能,又称抗松弛性能)、疲劳性能、淬透性、物理化学性能(耐热、耐低温、抗氧化、耐腐蚀等)。为了满足上述性能要求,弹簧钢具有优良的冶金质量(高的纯洁度和均匀性)、良好的表面质量(严格控制表面缺陷和脱碳)、精确的外形和尺寸。
按照其化学成分,弹簧钢可分为非合金弹簧钢(碳素弹簧钢)和合金弹簧钢两种。其中,碳素弹簧钢多用于制造工作温度不高的小型弹簧,合金弹簧钢多用于制造工作应力振幅高、疲劳性能要求严格,耐高温,载荷大的弹簧。
弹簧钢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环节,主要包括铁矿石、废钢、合金等;中游为弹簧钢的生产供应环节;下游用于弹簧的生产,最终应用于汽车、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仪器仪表、五金家电等领域。
汽车是弹簧及弹簧钢行业最大的应用市场,因此,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对弹簧钢行业需求量及利润水平有着较大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市场,汽车行业也成为了我国支柱性产业,为弹簧钢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702.1万辆,同比增长3.6%;销量为2686.4万辆,同比增长2.2%。
从我国特钢整体市场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军工、航空航天等制造业快速发展,拉动特钢需求增多,近年来我国特钢产量稳定增长,但整体产量偏低,且产量多以碳素钢、低合金钢等偏低端特钢产品为主。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特钢产量为1.37亿吨,同比增长52%。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基建”领域快速发展,同时,在城际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弹簧钢下游需求领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弹簧钢产业快速发展。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弹簧钢产量整体呈波动增长的态势,2021年受原材料铁矿石价格的快速上涨的影响,国内重点优特钢企业弹簧钢产量有所下降,产量为348.44万吨,同比下降10%。
从产量结构方面来看,由于合金弹簧钢相较于碳素弹簧钢综合性能更加优异,可制造截面较大、屈服极限较高的重要弹簧。因此,一直以来我国弹簧钢产量以合金弹簧钢为主。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重点优特钢企业弹簧钢产量中,合金弹簧钢产量占比为60.33%,碳素弹簧钢产量为39.67%。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2023-2028年中国弹簧钢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钢铁工业是节能减排发展中重点关注的行业之一。 在我国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之下,我国制造业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而随着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钢铁产品性能和品质需求也将有所提升,将推动钢铁行业的提质升级。 例如2022年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钢等钢材,这将推动我国特钢行业的高质量转型。
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螺纹钢、优线、弹簧扁钢、汽车板簧、铁精粉等。 其中,弹簧扁钢是公司的战略产品,多年来在汽车弹簧用钢细分市场一直保持较高的占有率,具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和较强的议价能力,是公司的高效益产品之一。 利用弹簧扁钢原材料制造商及先期研发优势,公司将产品线进一步延伸至汽车板簧,目前已覆盖轻微簧、中重簧、客车簧等全系列产品。 据资料显示,2022年公司弹簧扁钢营收为15.64亿元,同比下降33.57%,毛利率为10.87%。
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提出将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而弹簧钢作为汽车重要零部件弹簧的主要原材料,受益于汽车产业政策支持,在政策红利的驱动下拥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随着汽车和铁路运输业向高速、重载以及轻量化方向发展,同时考虑节能环保等,对高强度、高寿命、高品质弹簧钢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弹簧钢的抗疲劳和抗弹减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未来在需求的推动下,具有超高强度、超高疲劳强度和耐腐蚀疲劳性能、优良的抗弹减性能以及良好的经济性的高性能弹簧钢产品将为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