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诞生一年多来,极大解决城市生活出行一公里的问题同时,也让许多用户成了某一个品牌的“死忠粉”。在这场不算漫长的厮杀中,能活到今天的单车品牌,无不在产品体验上做出了一遍遍的思考与打磨,在单车设计与材料使用上一代又一代的创新。
谈到至今为止中国共享单车的发展,就不得不说摩拜这个品牌,靠着1亿用户与2500万日订单量,在最近的《共享单车品牌网络口碑报告(2017)》中已牢牢占据中国单车市场的头把交椅。
但很多人不会知道,早期摩拜与ofo刚交锋时,用户体验并不好,79%的被调研用户表示如果最后放弃摩拜,肯定是因为累死的,作为有幸体验第一批摩拜单车的人我还记得。
早期的摩拜由于后轮电刹和内置大功率发电机,上坡骑行起来非常吃力,车架非常沉重,以至于去菜市场的小段上坡路上我必须选择推行才轻松一点。
饱受批评之后摩拜在经典和轻骑两个系列都进行了改造,轻骑mobike lite把25公斤的一代车降到了17公斤,但比起ofo全车身高强度铝合金的12.5公斤还是略沉。
后来摩拜又把后轮由之前的电刹制动+大功率发电机换成了碟刹+小功率发电机,终于解决了骑行吃力的问题,用户体验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此同时还提供了气动+机械结构的可调节车座与铝合金车筐,一直被吐槽的“长腿杀手”问题也被解决了。
直到今天,摩拜轻骑升级版和经典升级版两个版本在骑行体验上比起初代已经优化了足够多,市场主流的单车品牌在重量上也不会有太大差异,单车企业们进入了车身设计及材料工艺上精益求精的竞争阶段。
目前市面上的铝合金都偏向中等强度的铝材,像摩拜代工厂是国内制铝工艺水平一线的凤铝加工,ofo选择的是凤凰等老牌大厂,无不偏爱于这类铝材,中等强度的铝材能脱颖而出是因为塑性和耐蚀性俱佳,特别是焊接性优良,冷加工性很好,对主干车架的适应性比较强。
钢架单车多是铬钼两种材料的合金钢,钼能让钢的强度提高,而铬能提高合金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其实自我感觉钢架自行车骑起来是最有触感的(别多想),因为钢管的弹十足,但缺点也是非常明显,哪怕是合金钢重量也太重了,长期骑行体验太差。
在材料的选择上,单纯的刚性好与重量轻是冲突的,两者兼具与成本低更是冲突,在单车行业的发展中,单车平均生产成本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单价2000成本到1000+,背后链接的是单车企业收回成本速率与投资人风险预期的判断指标。
所以,在刚性好、重量轻、成本低中单车企业选择了重量轻与成本低的铝制材料也并不意外,而至于一线“奇门”单车,比如钛合金和部分概念性碳纤维单车,在目前工艺水平的成本控制上,个人认为很难大批量生产投放。
最近,摩拜获得了国际权威认证机构TV南意志集团的质量体系认证,还通过了欧盟/国际标准EN/ISO 4210的标准检测,ofo也搞起了单车野外马拉松之类对车身质量要求极高的测试内容。
这些看似与普通骑行者毫无关系的质量评估,其实恰恰是决定一个产品在同质化市场中能否突围的关键因素。
当然,也许的确存在着极大一部分用户,对单车材质的使用不是非常敏感,认为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而已,但其实在市场竞争愈加同质化的今天,没有哪一个行业能逃离产品体验这个问题。
因为产品体验背后是品牌口碑的传播,一个单车被用户吐槽,引起的可能是无数个共鸣点赞喷涌而出产生的海啸,所以,可别小看了车身材料与工艺的一次次改进,这可都是企业为了讨好用户做出的努力。
此外,共享单车材料的应用还关乎着整个环境的承载能力,今天中国共享单车产生的废弃材料,被统计称足以制造5个航空母舰,未来单车材料的创新应用,能否向可回收材料发展,减轻社会资源负担、能否进一步在优化体验的同时延长寿命,对每一个材料人来说,还都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