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面临原材料紧缺、价格上涨的挑战,形势日趋严重,已成为不少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一大“瓶颈”。这里需要思考、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很多,好在时下国家有关部门和钢铁企业正在攻克这一“瓶颈”。
一是国家对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有利于焦炭、铁合金等资源供给矛盾的缓解。 我国的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2年产量达到13.8亿吨,但我国又是焦炭出口大国,出口量占世界的60%。国家出台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对限制出口的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一些原矿类产品如铜、镍、钴、铝、锌、锡、铬、钨、铀、钛、铌、钽、钒矿砂及精矿,贵金属和其他矿砂及精矿一律由原来的13%调至5%。 由此将可能抑制焦炭的出口增长。预计今年下半年国内市场焦炭供应压力会减少,价格可能有所回落。同样,锰、铬、镍等铁合金矿石资源,随着国家新的出口退税制度的实施,其出口有可能减少,国内资源会增加。
二是国家将强化节能措施,以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今后,高消耗能源的行业将受到严格监控,钢铁、建材、石化、有色、化工等五大行业是主要监控对象。国家将加大对这些行业使用设备的更新改造,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原料路线。汽车、家用电器企业的产品今后也必须达到国家制定的统一的节能标准,不合格的产品在节能标准正式出台以后,将不能够上市销售。这些举措的实施,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钢铁行业资源紧缺的矛盾。
三是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诸如,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可以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投资或与外方合资建立矿山,取得矿业资源的控制权,保证铁矿石等资源供应,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波动,提高抗风险能力。时下,国内一些钢铁集团已经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成功的经验应在国内钢铁行业推广。
四是确立联合采购运作机制,减少钢铁炉料的采购成本。有关专家提出,由于采购分散,目前我国进口矿价每吨高出日本3.5-4美元。 各进口矿的企业应尽快改变在国际市场上独立对外的局面,实行联合采购。尽管铁矿石国际市场已经出现“卖方垄断”,但是因为我国市场巨大,有条件与供应商讨价还价。
五是依靠科技进步,降低能源消耗。上海科研院所针对我国缺乏不锈钢废钢资源和优质碳素废钢现状,在设计一条年产70万吨不锈钢生产线时,结合我国原料结构条件,在深入分析研究全球各种不锈钢冶炼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将已有的铬铁水冶炼不锈钢工艺和高炉铁水冶炼不锈钢工艺结合起来,采用国际上独一无二的不锈钢冶炼工艺,使该生产线既可不用不锈废钢来生产低成本的不锈钢;又能以不锈废钢为原料,冶炼世界上各种钢的品种。这种对原料结构具有较强适应性的设计,也是设计源头上解决钢铁炉料紧缺的一个有效举措。 鲁班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