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是指在某一特定产业中,由于其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和适用性,所采取的的符合该产业的生产经营特定方式和技术手段。其来源通常可以分为构想、发明、设计和生产过程。产业技术的特征有体系化、社会化、可直接用于生产且具有独特性。产业技术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产业技术能够为产业提供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产业技术的表现形式有知识产权、互联网技术、计算机语言库等方式。
通常而言,由于技术服务对象不同,不同产业的相关技术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如煤油的提炼产业的产业技术通常为从获取到提炼中所需要的物理和化学提炼手段,对计算机框架的技术要求较低。相反,对于互联网行业的企业而言,产业技术通常偏向于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于物理方面的技术要求较少。
(1)从知识角度分类,产业技术可以分为产业可以分为行业本身技术和行业外围知识。行业本身技术是指其行业运行所必要的相关技术,如果缺乏行业本身技术该行业就无法持续生产经营。而行业外围技术则指非行业必要知识,但是被该行业使用后可以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相关技术。
(2)从技术角度分类,产业技术可以分为产业基础技术和产业通用技术。根据陈昌曙(1994)的《产业研究论纲》,行业基础技术是指产业专有或特有的产业标志的技术。如钢材的控温、锻打技术是炼钢行业的行业基础技术。产业通用技术则是指能够提供支持和通用性的技术,可以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为产业起到辅助的作用。
除此之外,根据陈昌曙(1994)的《产业研究论纲》,不同的因素都会为产业技术带来不同的影响。如企业的营业形式、技术来源、产业分类、产业特征、产业经济、产业组织、产业意识、产业政策等因素都会对产业技术带来影响。
在对产业技术进行分析前,应该对所属产业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技术特征。其中产业大类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分析确定各自的业务范围、产业对象、产业任务、产业目标、产业要求、产业存在条件和方式、产业局限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对产业技术特征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
第一产业为与自然界资源打交道的产业,其中有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农、林、牧、鱼服务业这5个产业,该产业通常需要利用天然和自然条件,产品来自自然界。因此需要保证拥有足够的资源,能够满足第二和第三产业的需要,因此采收率是其产业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一产业通常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其产业技术通常为操作工艺。第一产业的局限通常体现在容易受天气的影响,且品种的增加较难。社会影响体现在人的生存方面。
第二产业是对第一产业提供的产品进行加工的产业,主要有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二产业的特征为资金密集型为主,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较高,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产业技术对第二产业影响较大。其局限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较大,对能源的消耗较多。同时在社会影响方面,对、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广泛影响。
第三产业主要与人打打交道,通常称为服务业。不属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都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主要保证社会经济的运行,提供社会保障和服务,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其中人文科学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产业的局限在于受政策和第二产业的影响较大。在现代社会中,第三产业有着重大社会影响,对于产业结构,企业结构都有着较大影响。
对于产业技术的相关分析需要从该产业的内容、产品、类型、技术目标、技术形态、知识构成和创新构成进行分析。
产业的内容分析主要表现为产品的类型,产品则需要从其行业进行分析,同时根据行业类型为何种密集型判断类型,以及分析其技术在行业中所起的作用,技术的目的以及技术在表现时的形态。知识构成则需要分析技术属于何种学科,如宏观物理、合成化学、材料科学等。最后需要对其创新方式进行判断,可能为渐进式创新、变革式创新或两者兼有。
在对产业技术创新进行分析时,需要具体考虑该技术的应用场景。有的产业技术主要体现在设备的创新,而有的主要体现在工艺方面的创新,需要具体评估其经济效益,以及对工作效率带来的影响。比如化学技术上,就要根据其反应剂、催化剂及工艺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对某一部分的创新需要结合总体的化学工艺来分析,而不能单纯关注某一个环节。
技术路线图是一种能够预测与展示技术发展路线的工具,在企业、产业、国家的技术发展规划中被大量使用。在使用中,技术路线可以减少创新和规划的不确定性,增加相关技术的目的性。同时,在行业外也可以根据产业的技术路线分析判断其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当前阶段,为产业技术分析提供参考。
技术路线图的分析方法中又可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其中定性的分析方法有情景分析和德尔菲调查等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法有专利分析、文献计量等分析方法。
情景分析是通过对未来情景的推测,采取可能性最大的未来情景,来确定相应的技术路线。该方法的优势是较为灵活,适用于中长期政策分析对技术带来的影响。
德尔菲调查法又称专家意见法,通过对多个专家进行通信或者问卷的方式进行询问,最终让专家意见在多轮问询中逐渐趋于一致,最后确定的技术路线。该方法能够把专家的经验判断量化,并对技术未来实现的时间进行判断。
头脑风暴法:通过一组专家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互相启发,达到对技术的相互补充,对事件的未来信息、影响因素和方案进行判断。
专利分析法:通过收集、筛选、分析现有的专利文献,并将其可视化的一种方法。专利分析法能够根据专利的信息对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当前水平做出科学评估。
SWOT分析法:综合全方位的信息,通过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对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能够客观准确分析技术路线的状况。
创新需求矩阵分析:通过创造交叉矩阵,通过从其他行业中成功的经验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解决问题。该方法能够挖掘潜在的创新机会,找到创新策略。
为了充分理解产业技术的发展阶段,在分析时需要与国际的类似产业进行比较,理解产业技术在国际中的位置是处于先进还是追赶。影响产业技术的位置的因素有很多,如政策、知识产权、国际环境、战略目标、研究投入等因素。在分析中需要理解相关产业技术领先的理由。
面对国际技术相较于国内产业技术更为先进的时候,需要研究相关技术以及其产业政策。学习先进技术,同时学习相关先进技术政策,达到提升产业技术的目的。
当国内产业技术在国际领先的时候,需要注意产业技术的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同时确保相关产业技术能够持续进步,保持优势。
以钢铁行业为例。钢铁行业属于第二产业,是通过加工开采出来的矿石,以相关技术对其冶炼,最终制成钢的相关产品。钢铁行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冶炼过程中对原材料、技术和机械有较大的要求。跟众多第二产业一样,钢铁行业的局限性体现在其高污染,对环境不够友好。钢铁产业的社会影响较大,在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钢材去进行相关设施的建设。随着中国城市化高速阶段的过去,钢铁行业也渐渐衰弱。
从技术特征上分析,钢铁产业的内容为铁矿石的冶炼,以及对相关产品的加工,属于制造业。其技术的主要目标为提高钢材的强度,提高成材率,降低炼钢的能耗,减少炼钢的污染。其技术形态主要体现为设备上和冶炼技术,知识主要为化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相关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属于渐进式的积累,而非变革式的创新。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确定钢铁行业的技术通常集中在钢铁的冶炼工艺和冶炼设备上,其技术目的为提高钢业冶炼的效率,提高钢材的质量,减少冶炼能源的能耗,减少制造钢材的污染。其中其局限性就是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可以判断减少环境污染是钢铁产业在未来的重要技术发展目标之一。
在资源的利用方面,钢铁产业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对大量包头矿、攀枝花钒钛矿、尾矿的重复利用,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在设备的使用方面,中国的炼钢主体设备的国产化率已经能够达到95%以上,推动了自动化设备的发展以及高炉的大型化,且能够实现焦化、烧结、连铸和轧钢等主要工艺,降低了炼钢的单位投资。
在工艺方面,产业技术有高效低成本清洁钢生产技术、大型真空精炼装备与工艺技术、特大方坯、圆坯连铸装备与工艺技术、控轧控冷及热处理工艺技术、大型特殊钢成套装备轧制技术、宽带钢热连轧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一贯制生产管理技术等。提升了钢材方面的质量、制造效率,同时减少了污染。
在环保方面,钢铁产业通过建设能源管控中心建设、“三干三利用”和推广环境保护应用等节能减排方式,减少了大量污染。其中“三干三利用”指的是干法熄焦技术、高炉干法除尘技术、转炉干法除尘技术、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发电技术、全烧高炉煤气高炉技术。
干法熄焦技术能够回收空气中的碳粉和蒸汽,还能提高TRT的发电量,占地面积更小,降低炼铁成本。高炉干法除尘技术能够节水节电,减少环境污染。转炉干法除尘技术能够减少水资源消耗,且无需污泥处理装置,同时可以回收灰尘,且投资回收时间短。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废水污染。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发电技术能够回收在减压阀门时浪费的能量,是一种清洁的发电方式。全烧高炉煤气高炉技术能够保证高炉煤气的稳定燃烧,同时更加安全。
钢铁产业技术路线可以采用情景法分析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根据其技术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钢铁产业的目标在提高自动化率,同时提高钢材质量,降低污染。通过创新需求矩阵分析,参考互联网行业,可以得出其未来需要与大数据深度结合,并使用人工智能参与,采用多信息管理的方式对炼钢全监控,并减少钢材的污染。
根据工信部的网站,有13项钢铁关键共性技术需要被攻克,分别为基于大数据的钢铁全流程产品工艺质量管控技术、钢铁定制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钢铁制造流程余热减量化与深度化利用技术、智能化钢铁流程关键要素协同优化和集成应用技术、高品质特殊钢生产应用关键技术、高品质海洋工程用钢的开发与应用技术、钢材高效轧制技术及装备、高炉炼铁信息化与可视化技术、高品质铁精矿生产技术与装备、低品位难选矿综合选别与利用技术、氢气竖炉直接还原清洁冶炼技术、全氧冶金高效清洁生产技术、超超临界电站汽轮机用镍基耐热合金材料设计和生产技术。
在国际中,中国的钢铁产业技术刚刚处于领先状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产业方面的需求旺盛,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2007年,我国钢产量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一的水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钢材生产大国。然而,在国际中,尽管中国钢铁产业已经占有了相当大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