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共建新机制、共筑新基础、共享新成果、共创新生态、共谋新发展”为主题,召开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以下简称共链行动)启动会。
“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认识产业链融通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会上表示。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压舱石”,中央企业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扎实推进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带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为进一步发挥中央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间有效衔接、协调运转,今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起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向中央企业印发《关于开展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印发后,中国移动、国机集团、中国海油、中国三峡集团、中国中车集团等51家中央企业积极申报开展共链行动,涉及161个产业链方向和106场专题活动。
“推动中央企业与各类所有制企业聚焦主业、协调联动、互利合作,共同探索产业链融通发展的‘中国方案’,积极补链、强链、固链,切实提升我国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张玉卓表示,重点要在“五共”上下功夫。一是共建新机制,实现度协同;二是共筑新基础,夯实产业发展底座;三是共享新成果,激发产业发展源动力;四是共创新生态,打造互利共赢共同体;五是共谋新发展,掌握未来竞争主动权。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我国主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赢得竞争主动权的关键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我国产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还要看到,我国产业体系仍存在结构性供需失衡突出、质量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等突出问题,在全球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一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面临多重压力。
“国际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融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张玉卓说,当前共同应对外部打压遏制,更加需要强化上中下、产供销有效衔接,高效聚集各类生产要素,保持并增强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较强的优势,加快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微观层面的市场主体而言,产业链融通发展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强大的产业引领力,能够快速整合全球资源,带动产业链整体升级,长期保持全球领先的价值创造能力。
目前,我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已累计118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余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1.5万家。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现场表示:“总的来看我国优质企业的规模体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研发实力、知识产权储备和产品竞争力,与世界一流企业还有差距。所以我们要继续努力,通过共链行动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跃升。”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负责人在接受《国资报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企业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影响带动能力,应当充分发挥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当好产业发展方向的引领者、产业基础提升的支撑者以及产业协同合作的组织者,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为推动中央企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国资委提出打造现代产业链建设领军企业,并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企业绘制产业链图谱、制定产业链建设方案、编制年度计划,形成以十大工程类别、30项重点任务为核心的产业链建设履职工作指引。2022年,领军企业制定了年度履职工作计划,全年重点任务完成率达到90%以上。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领军企业完成强链补链项目投资1300多亿元,解决270余个产业链难点。中央企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解决“锻长板”问题100余项,推出新技术新产品260余项。
“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只有构筑强大的产业生态,企业才能真正地做强做大,行稳致远。”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现场表示。
“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既是释放大企业创新活力,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力的有效渠道,也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王江平说。在实践中,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结提炼了9大类融通创新的典型模式,比如生态圈融通模式、供应链融通模式等等,为各地和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供借鉴。中央企业在供应链、数据联通、产业集群等方面的5篇优秀案例入选《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典型模式案例集(2022)》。
为丰富拓展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对接渠道,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推动各地举办“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460多场,参与的企业超过4万家。
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在会场表示,此次共链行动启动之后,本年度将选取通用技术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国机集团、中国宝武、中国中车集团、南方电网、中国联通、中国海油、中国化学工程、新兴际华集团、中铝集团、中国三峡集团13家企业开展专题活动,涉及21个产业链方向,将从9月到12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8个城市举办专题活动。
当前,国有企业大多处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规模优势、平台优势、场景优势突出,是我国产业发展的“底座”。
2020年,中国宝武瞄准钢铁产业链上游装备与资材供应链品类杂、非标品多、备件管理难、生产供应慢等行业性难题,集合集团内十余家钢铁制造基地专业力量成立了欧冶工业品。成立三年以来,欧冶工业品快速整合内外部需求和专业资源,帮助超过30万家中小供应商直连对接各大钢铁企业,并通过各种创新产品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低碳化转型发展,目前已为中小供应商形成超过2300份碳足迹报告,帮助中小供应商实现商品数字化。
离合器是大马力拖拉机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其中起到离合传递扭矩作用的关键零部件摩擦材料更是重中之重,之前一直都依赖进口。为突破这一关键核心技术,中国一拖和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萧山红旗成立了联合技术攻关组,一举打破了国外垄断。目前,萧山红旗已经逐步建立了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体系,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因此,萧山红旗将国机集团比作“从山顶向下抛绳子的人”。
2006年开始布局海上风电以来,中国三峡集团积极探索海上风电全链融合发展。在广东,中国三峡集团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了国内首个漂浮式风电机组示范工程——广东阳江“三峡引领号”。为支持国产设备的研发应用,该工程由惠生重工负责基础平台和吸力锚的建造,明阳智慧负责风机制造,福船一帆负责塔筒制造,宁波东方负责动态海缆制造与施工,江苏亚星负责锚链生产制造,巨力索具负责3根钢丝绳生产,正茂集团负责配重块生产。该风机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漂浮式海上风电产业链从科研、设计到制造、安装等的协同发展。
民营企业在不少细分领域形成了一大批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机制灵活、反应灵敏,是产业创新的重要连接点和发源地。在与央企融合共进的过程中,相关民企也深有感触。
“央企工程涉及国之重器、重大民生,不仅影响国家经济命脉,甚至关乎、百姓安危,产品质量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池,要心怀敬畏,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代表,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山华表示,一定积极融入共链行动,拥抱央企,共建繁荣的现代产业链生态体系。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北京捷杰西石油设备有限公司的主力产品是智能铁钻工、密封冲管、液压吊卡等。北京捷杰西总经理蒋远林表示,经过十多年如一日的科技创新和不断迭代,成功打破了多个产品对美国的依赖,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0%。他举例说:“去年,中国海洋石油981平台需要大修,国际厂商由于疫情和制裁拒绝提供服务。我们挺身而出,与中海油服的技术人员密切配合,不仅完成了大修,还对平台上海外的钻井控制系统和防温器控制系统做了彻底的研究,实现了历史性的软硬件一体升级,打破了国外公司对这两套核心系统的封锁和垄断。”
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卫东表示,国家开发银行历来重视支持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提出“十四五”期间支持100个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1000家重点企业发展。迄今,专项行动框架内已累计发放约3900亿元。同时,制定了中国电子、通用技术集团、中国星网等央企打造现代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产业链关键企业的技术和应用研发提供长期稳定、低成本资金。
共链行动意义重大、内涵丰富。对于不同的领域来说,产业链融通的背景不同、路径不一。共链行动将聚焦中央企业的产业链间协作、中央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融合,重点在供需匹配、协同配套、创新合作、资源共享、产业赋能、产融结合、央地合作等七方面形成一批示范项目。
比如,近年来,中国移动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发展定位,与产业各方一道强化产业共治、多链协同,努力蹚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融通发展的新路径。一是打造产业链高效协作平台,推动产业机制建起来;二是创新验证式协同攻关模式,实现关键技术创出来;三是促进多链条融合高效发展,确保科研成果用起来。
“我们设立了260亿元的链长基金,为超过900家产业合作伙伴提供了800亿元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业务。助力孵化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创新链、资本链、供应链的融通发展。”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说。
中国中车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两大目标,于2022年建成全链开放的中车工业互联网。中国中车、董事长孙永才说,这个项目围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提供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提升服务能力和解决方案,构建起统一门户和中车集团子公司、客户、供应商、创新者五大应用场景。
通用技术集团充分发挥在市场、研发、资本关键环节的优势,协同上下游中小企业共同发展。一是发挥市场带动能力,帮助中小企业对接市场。目前,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板块合作供应商近千家,其中约80%为中小企业。二是发挥技术引领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牵头联合国内主要机床制造企业、上游功能部件供应商、下游重点用户、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60家“产学研用”合作单位,共同组建了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是发挥资本带动作用,提升中小企业持续发展能力。通用技术高端装备产业基金持续围绕产业链产业上下游进行产业生态布局,取得了良好进展,投资项目中中小企业占到项目的近3/4。四是发挥行业影响力,搭建高端数控机床交流平台。
南方电网精准对接中小微企业,开放许可助力专利转化运用。探索建立简便、高效的专利开放许可实施机制。一是先行先试储备优质专利资源,征集有市场化前景、应用广泛的专利426项,构建开放许可专利储备库。二是规范流程,在储备库遴选出首批74项拟开放许可专利,覆盖电力新能源产业各细分领域。三是联动交易运营平台,联合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单位发布“南方电网专利开放许可专区”。四是精准对接,充分挖掘产业集群中小微企业技术需求,促成26项开放许可专利成交。
中国化学工程所属天辰公司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己二腈专用技术后,与山东民营企业齐翔腾达化工公司合资投资建设100万吨/年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与聚合顺等下游企业开展合作,向尼龙66、高胶粉、胶黏剂、碳纤维原丝等多元化领域延伸拓展,将带动形成千亿元产值的新材料产业一体化发展集群。
面向未来,李毅中建议,建设共链行动要坚定进一步扩大双向开放。一方面,央企的供应链要向民企、外企有序地开放,建立可靠长久的供需关系。另一方面,央企和下属企业也可以成为民企、外企以及跨国公司的供应商。“‘走出去’‘请进来’,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生产力要素综合水平高的优势,双向投入,互利共赢。”
张玉卓表示,共链行动启动后,中央企业要科学谋划实施方案,结合产业链特色,以链式思维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实实在在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将共链行动真正打造成为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循环畅通的实招硬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