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总在东北考察时提出,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智能化生产条件下因科技持续突破创新与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代表着新时代中国生产力的一种跃迁。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到大数据,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进而形成的新生产力。
钢铁是工业的粮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钢铁业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影响力不断扩大,世界认可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但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钢铁行业仍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例如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钢铁连续性生产与需求萎缩、钢铁供给与需求结构性矛盾、钢企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等等。中国钢铁协会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生产粗钢82458万吨、同比增长2.8%,生铁74697万吨、同比增长4.2%,钢材82563万吨、同比增长4.6%;实现利润总额855亿元,同比下降12.5%,91家集团公司中,32家亏损,亏损面35.2%。
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的稳定和扩大,以及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为钢材市场稳定运行注入了新动能,也对钢铁行业调整结构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钢铁行业如何把握好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已成为亟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质量、管理协同创新,培育壮大质量竞争型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品牌是高质量、高标准、高技术、高信誉、高社会责任感和高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更是全球经济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区域来说,品牌反映了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一方面是世界先进生产方式的导向,是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更是满足先进生产力的向往,承载着人民群众、千家万户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在2023年12月13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世界500强中,中国有48个品牌上榜,数量位居世界第3,其中钢铁企业只有1家上榜(宝武集团第334名)。
因此,培育打造一批质量过硬、美誉度高、竞争优势明显的中国钢铁品牌,既有利于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效引领、激发和拓展消费需求,又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还有利于推动更多中国钢铁产品“走出去”,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中国钢铁品牌代表了中国经济的形象,更代表着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自信凝聚。新质生产力要求品牌要以新为方向,以质为突破,切切实实地提升生产力。通过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大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向更加高端、智能、绿色的钢铁新质生产力“加力发展”,不断扩展中国钢铁品牌影响力。
推进钢铁品牌建设,厚植品牌发展基础。开展品牌理论、价值评价研究,推动品牌价值评价和结果应用,有针对性地制定中国钢铁品牌的战略规划、培育机制、管理体系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品牌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国外钢铁知名品牌成功过程的研究,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助力中国钢铁品牌走向世界。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扩大中国品牌的知名度,逐步确立“中国品牌、质量一流、世界共享”的国家形象。
推动质量管理创新,强盛品牌发展动能。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培育产品卓越、品牌卓著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动力。知名品牌企业要发挥好标杆引领作用,带动中小微企业共同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形成产业链,实现互帮互学互进互补的产业链集成,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面向钢铁产业发展需求,强化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指导企业在产品创新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用户服务便捷化、产业体系生态化等方面,提高质量设计、在线诊断、产品溯源等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能力。
升华品牌发展环境,扩展品牌发展影响。加强对钢铁品牌战略实施的财政支持,增加品牌保护、管理培训和形象宣传等专项经费。政府采购应突显优质优价,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采购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的钢铁产品,对知名品牌企业在土地供给、融资等方面优先安排,在人、财、物等方面积极扶持品牌企业,使有限的资源向品牌企业集聚,做大做强知名品牌企业。切实营造品牌发展的宏观环境和社会氛围,关注自主钢铁品牌成长,讲好中国钢铁品牌故事,提升中国品牌竞争力,共同促进中国钢铁品牌做大做强。开展系列品牌活动,组织“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中国工业品牌之旅”等国家级展会,鼓励社会各界增强品牌意识,培养消费者自主品牌情感,树立消费信心,扩大自主品牌消费,提高中国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